2025/7/11 9:20:55
在建筑工程中,打桩木是地基施工的重要支撑材料,采购劣质木材可能导致桩体变形、承载力不足甚至安全隐患。以下为规避劣质产品的方法:
一、明确技术标准,选材
1. 材质要求:优先选择松木、杉木等抗压强度高、耐腐蚀的树种,避免使用杨木等软木。硬木需达到JAS或GB/T 22102中II级防腐标准。
2. 规格参数:直径应≥15cm且误差不超过±5%,长度需根据设计预留0.5m余量。表面需保留完整树皮,减少水分流失导致的干裂。
3. 防腐处理:检查CCA(铜铬)防腐剂渗透深度,截面蓝绿色应达3cm以上,药液保有量≥9.6kg/m³。
二、供应商资质审查
1. 要求提供FSC森林认证、ISO9001质量体系证书及近半年含水率检测报告(需≤25%)。
2. 实地考察加工厂,重点查看木材仓储环境(通风防潮)、加工设备(防腐高压罐是否达标)及库存周转周期(不超过6个月)。
三、现场检测四步法
1. 外观筛查:用锤头敲击木桩,声音沉闷者可能内部腐朽;端面年轮密度需>4圈/厘米,髓心偏移率<15%。
2. 尺寸校验:使用游标卡尺多点测量,直径波动超过8%的批次应拒收。
3. 含水率测试:采用针式湿度计插入端面5cm深处,读数超过22%需二次干燥。
4. 防腐验证:截取10cm木段浸泡24小时,重量增幅>5%说明防腐不达标。
四、建立质量追溯机制
1. 合同须明确:提供第三方SGS检测报告(涵盖抗弯强度、弹性模量等指标),并约定10%尾款在3个月观察期后支付。
2. 每批次随机抽取3%样本进行破坏性检测,留存影像及检测记录。建议采购时多预留5%用量应对不合格品替换。
通过标准化验收流程与严格履约条款,可降低80%以上质量风险。需特别注意雨季采购时应要求供应商提供防霉处理证明,避免运输途中发生霉变。